【核心提示】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发出重要信号:中央政府将继续以加大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,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保障教育公平发展,强调教育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作用。3月4日,凤凰教育连线全国人大代表、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,他就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到的教育改革、传统文化进课堂等热点话题表达了自己的看法。
高考改革最重要的是取消录取批次、按专业报考
从去年到今年,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多阶段性进展,随着国务院关于高考改革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出台,中国新一轮高考改革拉开大幕。全国人大代表、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,高考制度改革中最重要的设计是取消录取批次,按专业来报考,只要把这个制度落实到位,人才选拔机制的多样化和选择性就初步形成了。
过去是按照分数来与高校对接,将来如果能打破批次、按照专业来录取,意味着学生在高中阶段很早就要有兴趣和方向分化,只要高考录取能这样对接高校,整个人才培养体系就活了。现在人才培养的最大问题是什么?高中和大学之间没有任何专业、兴趣和能力衔接,这次高考改革最关键的就是要把这三个对接打通:
第一个是专业对接,要打破批次打破分数排队的录入性模式,按照专业来报考志愿。现在存在的现象是,学生所有课程成绩都不错,只要总分达到院校的分数线就能被录取,至于学生自己是否喜欢被录取的专业,并不重要。这种现状很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。
第二个是兴趣对接,着重看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喜好,把学生的综合素质纳入高考录取标准。比如青岛三十九中现在和中国海洋大学联合做的海洋科学实验班,他们的学生每年都到海上参加科学考察,这些孩子将来报考海洋大学时,除了分数和文化课的对接,更加明确自身兴趣点和专业方向。
第三个是实践能力的对接,从高中阶段开始结合实践了解社会,不再纸上谈兵、避免脱离实际。
将来一旦打破现有的招生录取模式,实现这三个对接,学生可以在高校和专业之间双重选择、多投多录,通过录取标准调整引领高中培养适合不同专业的学生,中国整个高等教育和高中人才培养体制就活起来了,人才多样化、个性化、创造力培养都会有很好的教育体系和招生制度基础。
绝不能用成人的方式进行传统文化教育
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导纲要贯穿义务教育、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。在整个教育系统里,不是说我们没有传统文化教育,比如语文、历史、艺术课程里都有传统文化,现在实际上是要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,应增加这方面的教学内容和途径,以及学生的整体素质评价。
在教学方式上,我觉得什么手段都可以,只要学生喜欢,不是说只有新媒体才能做好,反而有些元素阻碍了学生理解。多元化空间很重要,如果教给学生的都是统一标准的东西,学生自己的解读空间越来越小,对文化理解的多样性就没有了。
在传统文化进课堂方面,要注意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业阶段,安排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式,用适合孩子的教学模式进行,绝对不能用成人的方式来进行传统文化教育。
全面推行高中选课走班制顺应改革思路
在山东省前不久发布的基础教育改革中,强调要全面推行高中选课走班制,推行的必要性在哪里?“选课走班制为什么要推行,最关键是和高考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相衔接。”高考改革后,学生将来在高中学习的课程,每一学科的难度和内容都不一样,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的内容是必修内容,而纳入高考的等级考试科目门类中则是选修内容。
不参加高考的学生就可以不选修难度比较高的选修课程,只学必修课程就可以了。新的高考制度实施之后,每一个学生所学习科目的难度和内容不一样了,在这时候完全按照过去行政班来组织教育就十分困难。一旦参加本科招生的考试,必须确定三门选修课程,选修内容不一样,而选修的依据有两个,一个是学生的兴趣,一个是选修科目要和高校对接。
高校的招生专业需要考试的三门选修科目都有具体要求,学生要进行双向对接。在这种情况下,选课走班是必须的。而选课走班的全面推行需要很多教育资源配置和调整,也需要教育管理制度的保障,教师结构的调整,教师的补充以及其他条件保障。“这都需要各级政府来加大投入,也需要学校突出规划组织实施。”(来源:凤凰教育王尚喆)